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始终将俄罗斯视为首要威胁。然而近年来局势发展表明,来自内部的挑战往往比外部战火更具破坏性。这位从喜剧演员转型为战时领袖的政治人物,正面临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国内支持率持续走低炒股技巧,西方盟友态度摇摆不定,甚至连昔日亲信、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都演变成了潜在的政治对手。
扎卢日内的崛起轨迹颇具传奇色彩。1973年出生于乌克兰北部军事世家的他,自幼在军营环境中成长,1991年进入著名的敖德萨陆军学院专攻机械化部队指挥。在长达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中,这位职业军人从边防部队基层军官做起,历经多次关键转折:2000年代初担任机械化步兵连连长时,他带领部队在乌东部边境完成数十次高危巡逻任务;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他临危受命构筑顿巴斯防线,因成功组织马里乌波尔防御战获颁勇气勋章;2017年晋升机械化师师长期间,他指挥的夜间突袭行动曾重创亲俄武装据点。2021年7月27日,当泽连斯基将总司令权杖交予他时,这位时年48岁的将领已成为军中公认的战术专家。
展开剩余78%战争爆发初期,扎卢日内的表现堪称亮眼。在基辅保卫战中,他创造性地将特种部队、无人机分队与炮兵集群混编,成功瓦解俄军对首都的钳形攻势;2022年哈尔科夫反攻期间,他设计的声东击西战术帮助乌军收复6000平方公里失地。但2023年夏季反攻的失利成为转折点——尽管扎卢日内精心策划了扎波罗热方向的多路突破方案,但俄军纵深防御体系和密集雷区使乌军日伤亡一度高达800人。2024年2月8日那纸突如其来的解职令,表面理由是军事领导层需要新思维,实则暴露了泽连斯基对这位声望日隆将领的深深忌惮。
被贬伦敦担任大使后,扎卢日内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智慧。他不再穿着标志性的作战服,转而以深色西装亮相查塔姆研究所等顶级智库,在与英国防长华莱士的秘密会晤中详细分析战场态势。2025年3月至8月期间,他先后会见了17位北约国家军事代表,这种低调而务实的外交风格,与泽连斯基频繁的视频演说形成鲜明对比。民调显示,其民众信任度在他离任总司令后不降反升,2025年8月达到惊人的74%,远超总统的49%。
泽连斯基的困境远不止于此。2025年7月23日,他强行推动的司法改革法案引发宪政危机——该法案要求所有重大贪腐案件必须经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科瓦廖夫签字方能调查。此举直接导致基辅独立广场爆发万人抗议,示威者高举不要战时独裁的标语包围总统府。更致命的是,美国驻乌大使布林克在闭门会议中明确表示反腐成效是后续军援的重要考量。与此同时,前线形势持续恶化:由于指挥体系动荡,乌军在阿夫迪夫卡方向的防线出现多个缺口,俄军炮兵已能对顿涅茨克-第聂伯罗补给线实施火力封锁。
西方态度的微妙变化尤为值得关注。2025年7月29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曝光的阿尔卑斯密会文件显示,英美特使确实与乌部分高层讨论过政治过渡方案。虽然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立即指认文件系伪造,但《金融时报》随后的调查证实,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摩尔确实在因斯布鲁克会见过乌方人员。更富戏剧性的是,8月26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试图联系扎卢日内的未接来电,被《华盛顿邮报》解读为西方在寻找B计划。
民生困境成为压垮民众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持续的空袭使全国60%电网受损,基辅居民每天仅能获得8小时供电;面包价格较战前暴涨12倍,国家养老金体系濒临崩溃。在敖德萨征兵站,为逃避兵役自残的案例月均达200起,社交媒体上不再为寡头送死的话题标签获得千万级浏览量。曾以72%支持率开启第二任期的泽连斯基,如今在西部利沃夫等传统票仓的支持度已跌破30%。
这场政治危机的深层逻辑,折射出战时领导的特殊悖论:泽连斯基需要集中权力保障战争效率,却因此侵蚀了民主根基;他依赖西方军援维持战事,又不得不面对附加的政治条件。而扎卢日内现象的出现,本质上反映了民众对专业主义、透明治理的渴望。随着2025年冬季临近,乌克兰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爱国热情让位于生存理性,这场始于枪炮的政治博弈,或许终将以选票的形式落下帷幕。
发布于:天津市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