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内陆炒股技巧,甘肃省以绵延千岭、交错河谷的复杂地貌闻名,却鲜有人意识到,这片看似干旱高寒的土地几乎囊括了工业文明所需的所有基础金属。地质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已发现矿产一百五十余种,其中镍、钴、铂族、锌、钨、金等十多种关键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三,金川铜镍矿更以六百万吨镍金属保有规模跻身世界超大型矿床行列。凭借这一天赋,甘肃长期占据国内有色金属供应链源头位置,并形成了从采选、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工业体系,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1956年,白银凤凰山矿床露天采场的第一声爆破,标志着新中国自主建设的大型铜硫联合企业正式诞生;三年后,金川镍矿的开发又使国家摆脱了对海外镍资源的严重依赖。彼时,河西走廊迅速聚集了地质队、冶炼厂、铁路专线与配套电站,短短十余年便贡献了全国有色金属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白银公司连续十八年铜硫产量、利税双双第一,金川公司则在1978年摘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奠定了甘肃作为“有色金属工业摇篮”的地位。
随着易采资源逐年减少,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路径难以为继。进入新世纪,省内龙头企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倒逼下启动技术迭代:镍钴生产采用富氧底吹、三相流化等工艺,金属回收率由不足九成提升至98%以上;铜铅锌冶炼推广ISA、SKS等先进装置,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三分之一;稀土分离、高纯金属、锂电正极材料等精深加工环节迅速壮大,使初级冶炼产品就地转化率由不足40%提高到65%。绿色矿山建设同步铺开,金川、厂坝等矿区先后实现尾砂胶结充填、废水循环利用和露天采场复垦,矿区绿化率超过60%,昔日戈壁荒原出现连片林地。
展开剩余54%当前,甘肃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已突破四千亿元,形成金昌镍钴铜、白银铜铅锌、嘉峪关铝、陇南锑金、酒泉钨钼等多个特色集群。面对“双碳”目标,省内进一步提出“绿色冶金+新能源”耦合发展模式:利用河西走廊丰富的风光资源建设自备清洁能源系统,以绿电替代煤电进行高载能冶炼,并配套储能、氢能项目平抑电价波动。按照规划,到2030年,全省有色金属行业清洁能源占比将升至5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再降30%,高端合金、电池材料、再生金属等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比有望超过50%,基本实现由资源输出地向新材料供给地的转型。
从“一五”时期的工业拓荒,到新时代的绿色智造,甘肃用近七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资源禀赋到产业优势的沉淀。如今,当列车沿兰新高铁驶过河西,窗外可见的已不仅是裸露的岩层与矿坑,还有光伏板铺就的蓝色海洋和自动化无人车间闪烁的信号灯。它们共同表明,这位西北“有色金属之乡”正在把大地深处的缤纷矿石,锻造成支撑国家高端制造与低碳未来的坚实骨架。
★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张佳
电 话:13260431598(微信同号)
邮 箱:1013652153@qq.com炒股技巧
发布于:河南省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